七十年代的中国,金鹿牌、永之、飞鸽等自行车的价格都定在50个工业券左右,也就是一个工人一整年辛苦工作所得的工业券换来一辆自行车。这对于当时的大多数人来说,是一个巨大的奢望。比如,金鹿151自行车的价格为153元,飞鸽171元,凤凰167元,而永久车则定价176元。那时国营企业的职工月薪大约37元,而地方企业职工则只有32到33元。相比之下,自行车几乎是村里最贵的物品之一。即便是一个村庄,也很难找到三两辆自行车。因此,如果能拥有一辆自行车,简直可以说是比黄金还珍贵。尤其是永久和凤凰牌自行车,它们的购买是凭票的,这可不是随便就能买到的。
在那个年代,结婚时女方的标准条件非常独特:“三转,一响”。也就是要求有自行车、手表、缝纫机和收音机这几样物品。如今听来,这些物品看似简单,但在当时却是家境优渥的象征。再到今天,结婚的条件可是更加苛刻了:一套房子,最好不与公婆同住,房子还得靠近商场或者便利的交通地点,且有一辆小汽车。这些条件使得现代的婚姻门槛变得越来越高,导致不少年轻人单身的情况普遍。
展开剩余79%那个时候,手表和自行车是奢侈品,想买都不容易。就算你有钱,也未必能买到,因为生产厂家赚的可是超额利润。例如一只上海牌的“全钢”手表售价120元,而“半钢”手表则只需100元,差距仅仅是表壳的材质,机芯完全相同。全钢表壳是用不锈钢制造,而半钢表壳则用的是普通钢铁。其实,表壳的制造成本并不高,而机芯也并不值多少钱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很多地方开始建造手表厂,价格也逐渐下降,三四十元就能买到一只手表。
到了80年代,我自己也经历了一些物质上的积累。买了一辆永久牌自行车、两块上海手表、一部缝纫机,还买了一座马头钟。每一件物品都是通过一年的辛苦劳动,一分一厘地积攒下来的。那个时候全国物价的差异很大,各地价格不一,现在连角币都不常见,分币已经名存实亡了。相比于现在,那个年代的物价无疑让人感觉到很多不便,尤其是想要买这些奢侈品,得靠关系和凭票。
记得那时,父母为了给哥哥买一辆长征牌自行车,特意杀了一头猪。每次看哥哥骑着车去上学,我心里总是忍不住羡慕,觉得他真是太拉风了!1982年,我用票据买了一辆红旗28加重型自行车,花了166元。在我们这个地方,虽然有车的人家不少,但总体而言,能够拥有一辆自行车依然是件非常罕见的事。直到今天,这辆车偶尔还会骑几趟,虽然已经换了几次车胎,但车架几乎没有任何损坏,骑起来依然平稳。
回想起来,按当时的工资水平来看,一辆自行车的价格几乎相当于四个月的工资。当时的普通工人月薪大约在40元左右,按这个计算,要用四个月的工资才能买一辆自行车。而与今天相比,如果按现代工人每月3000元工资来算,四个月的薪水也得达到12000元。差距是显而易见的。
以粮食价格来对比,那个时代的米价大约是七毛多一斤,也就是说,300斤大米的价格算作今天也大约700元左右。而鸡蛋的价格是5分钱一个,大米则是1角3分8厘一斤,猪肉的价格是8毛一斤。与今天的物价相比,那个时代的日常食品显得格外便宜。记得那时,一碗粉只要2毛钱,而分田到户前,饭店的粉有肉的价格是1毛6分,无肉的1毛。如今,吃一碗粉的价格已经上涨到10元至12元左右,涨幅之大不言而喻。
1980年时,我国的人均GDP为194美元,而到2021年已经攀升至10582美元,是1980年的54.6倍。如果按这个倍数来计算,1980年代的160元自行车相当于今天的8736元。也就是说,按当时的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,买一辆自行车相当于今天收入的五倍多。
总体来看,1980年代的物价、工资水平与今天的相比,虽然食物价格相比较低,但现代的住房、医疗等方面的花费大大增加。尽管如此,现在的生活条件无疑比过去更好,物质上更充裕,幸福感也更强。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,大家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。
发布于:天津市诚信配资-诚信配资官网-中国十大配资平台-在线股票配资门户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