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一汽-大众长春生产整车制造部(长春一部)焊装一车间,总有一个身影在激光焊设备前专注凝神,手中的工具与精密器件无声对话。他是徐晓明,一位扎根设备维修领域22年的技师,用无数次攻坚克难的“破冰”时刻,诠释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硬核担当。2024年,他凭借在激光焊技术领域的卓越贡献,荣获一汽-大众“最美劳动者”称号。
激光焊设备是车间生产的核心,但光闸模块故障维修长期依赖外委,一次维修停台动辄数月。面对激光器主光闸故障的“卡脖子”难题,徐晓明带领团队用塑料布搭建正压无尘环境,以相纸烧蚀成像法精准调整光路,最终实现公司内首次自主更换光闸模块,将维修周期从4个月缩短至3天,节约成本超十万元。他不仅是“救火队长”,更是“创新先锋”。A4L车型主焊激光钎焊曾因焊缝质量问题制约SOP节点,徐晓明区分PSD和PSD+顶盖不同特点,设计两套不同工艺程序,完美地控制焊料的悬停位置,既保证强度又保证表面质量要求,助力项目提前15天达产。面对A6L后盖铝激光焊工艺效率瓶颈,他自主改造送丝系统,使单件节拍提升15%,每年减少送丝嘴费用13.5万元。这些创新成果被提炼为《铝激光焊设备维修与保养》等3门公司级标准课件,成为行业技术范本。
“依赖外委就是受制于人。”徐晓明的这句话,道出了他搭建激光焊实验室的初心。面对设备厂商技术封锁,他带领团队从零开始攻坚,将废弃防护房改造成无尘实验室,拆解分析激光器光学元件,自主研发制冷剂加注技术,攻克Riedel外冷机低压故障维修难题。实验室成立两年,已完成12项自主维修课题,外委费用下降80%。他的突破不止于维修。针对激光焊机器人“一机一工艺”的行业桎梏,他创新提出“多工艺集成”方案。通过自主编写机器人相关逻辑、优化后台程序,成功实现单台机器人兼容钎焊、扫描焊、飞行焊,切割等6种工艺,破解了地址冲突与系统报警难题。这项突破为新能源电池焊接工艺预留了技术接口,被评价为“开启柔性智造新纪元”。
“技术可以买,但人才必须自己培养。”作为车间激光焊专业负责人,徐晓明深知赋能团队的重要性。他编写的《激光焊设备自主维保参考指导》,将晦涩的光路调试方法提炼为“三步定位法”;开设“实战课堂”,带领学员在实验室拆装焊头、标定TCP值。三年来,他累计授课32场,培养出8名技师,遍布公司和红旗各个工厂。团队自主维修能力提升70%。2023年,他主导的“激光焊飞溅控制”课题小组,通过改进保护气装置和相关参数,将镜片更换频率从每周1次降至每月1次,年节约耗材成本超200万元。这一成果被写入《中国汽车制造工艺白皮书》,成为行业标杆。
焊花飞溅中,徐晓明用二十年诠释了“工匠精神”不仅是精益求精的技艺,更是敢为人先的魄力、甘为人梯的胸怀。在一汽-大众智造转型的浪潮中,他正如一束高能激光,穿透技术迷雾,照亮中国智造的未来之路。
(劳动新闻记者 周博 尉迟中诚)
诚信配资-诚信配资官网-中国十大配资平台-在线股票配资门户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